芬蘭倉筒公寓改造 建筑空間布局多樣
時間:2018-03-06 17:12 來源: 作者: 點擊:次
芬蘭奧盧Toppilansalmi 區(qū)的一座上世紀中期圓筒形糧倉是當?shù)氐臉酥拘詷嬛铮缃,它被改造為當代風格的住宅樓,并為附近的社區(qū)帶來了生機。由于老舊的建筑結構年久失修,該建筑項目的大部分結構已經(jīng)在初期階段被拆除,因而其極具年代感的風貌已經(jīng)煥然一新。根據(jù)當?shù)氐某擎?zhèn)規(guī)劃,糧倉原有的建筑外觀需要盡可能地在設計中重現(xiàn)。這種改造方法使得建筑內(nèi)部空間的布局十分多樣:在整座樓的95套公寓中,包括了獨居室、現(xiàn)代式閣樓、三層躍層閣樓等不同類型的公寓。 圓形的糧倉結構被改作大小不一的陽臺。陽臺的開口使用了格子式框架加固,保持了糧倉的圓筒形態(tài),并提供了隱私保護。格子框架遮擋了部分直射光,使室內(nèi)采光條件適宜,并且不會影響向外的觀景視線。在陽臺的不同區(qū)域,外立面采用了玻璃表皮或保持開放,并且高低變化的空間也使得陽臺具備多種功能,成為公寓內(nèi)部空間的延伸。在項目場地內(nèi),一個深色的矩形結構自然地從糧倉建筑中延展伸出,擴大了內(nèi)部空間。在建筑頂部,設有公用桑拿浴室和露天平臺。延展結構的當代風格立面裝有反光的黑色和灰色玻璃幕墻以及顏色精妙的突出組件,為建筑提供結構支撐,并與庭院的設計元素相呼應。 在庭院中,空間的質(zhì)感令人難忘,人們可以從多種有趣的視角觀賞建筑的結構、色彩鮮艷的逃生樓梯、對比強烈的材質(zhì)等。建筑風格中融入的三個時代的代表性元素在庭院中產(chǎn)生對話般的效果。大樓的一、二層(共13層)包含了現(xiàn)代閣樓式公寓和長屋,公寓中有寬敞、挑高5米的開放型居住空間。長屋的設計高效而實用,主要被用作臥室。這種設計使得大樓最上方的7層樓可以擁有3.2米的層高。整座建筑采用了大量寬闊的窗戶,保障公寓內(nèi)自然光線充足。玻璃立面從樓層的地板開始,使得地板獲得大量的光照,并把光線反射到其他結構中。 窗戶和其他玻璃表面的設計是在與制造商緊密合作下完成的,該制造商也有意創(chuàng)造一些新奇、獨特、實用性強的玻璃材料,使得室內(nèi)的視線盡可能不被阻礙。為了保持這里原有的工業(yè)風格,建筑內(nèi)部使用現(xiàn)場澆筑的生水泥作為貫穿整座建筑的室內(nèi)表皮元素。走廊的工業(yè)風格設計結合了當代的建造方法和材料,營造出獨特的、旅館般的環(huán)境。在當?shù),購買半成品的公寓蔚然成風,因為戶主可以自由設計最終的布局方案,打造其各具特色的新家。 翻譯:王正邦 項目信息 建筑師:PAVE Architects 地址:奧盧,芬蘭 主創(chuàng)建筑師:Pave Mikkonen, Kai Ruuhonen, Marttiina Vierimaa, Pekka Tuominen 建筑面積:7700.0 平方米 項目年份:2014 攝影師:Arno de la Chapelle 還想看更多建筑資訊、建筑新聞?請瀏覽文創(chuàng)資訊建筑頻道 (責任編輯:建筑小白) |